【獎項榮譽】我院在江西省學校共青團“微團課”大賽中獲佳績
12月12日至19日,,由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共青團江西省委主辦的第五屆江西省學校共青團“微團課”大賽高校學生組,、高校團干教師組,、高校青年教師組決賽分別在江西理工大學(南昌校區(qū)),、江西財經大學,、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舉行,。學院團委選送的三支參賽隊伍分別晉級各組別決賽,榮獲三項二等獎,。
12月12日,園林與建筑學院黃永新,,生態(tài)建設與環(huán)境保護學院廖昱,旅游與外語學院戴麗婷,、陳靜薇,、肖昭璇組成的參賽團隊以《青春之火,,時代之光》為主題參加了在江西理工大學(南昌校區(qū))舉行的“微團課”大賽高校學生組決賽。主講人黃永新從“前言”,、“希望的火種”,、“燎原的火勢”、“傳承的火炬”四個方面講述本次團課,,引用革命烈士陳樹湘的事跡,,感人肺腑。從“跳水天才”全紅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人”王亞平,、“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的巖前村書記陳衛(wèi)東、“把最清晰的腳印印在永安村最泥濘道路上”的孫羽捷等優(yōu)秀青年案例,,發(fā)出青年聲音,,詮釋青春擔當。團隊成員將“大道理”轉化為團員青年易于接受的“小道理”,,給同學們上了一場生動的思政團課,。
12月17日,由旅游與外語學院李懿辛主講,曾慧,、歐陽劍,、葉琳、彭杰為參賽團隊的微團課《讓青春的每一個選擇都閃閃發(fā)光》參加了在江西財經大學舉行的“微團課”大賽高校團干教師組決賽,。主講人李懿辛從同學們面臨的日常選擇入手,,引出隱姓埋名28年,為國奉獻一生的“中國氫彈之父”于敏的選擇,,講述于敏青年時“一生為國鑄核盾,,一世愿做淡泊人”的無悔選擇,通過于敏的事跡啟發(fā)同學們思考青年應該做出怎樣的選擇,。再以“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陳祥榕烈士,扎根邊疆,、深入基層的克拉瑪依畢業(yè)生,,使命所系、義不容辭的30名大涼山救火烈士的事跡啟發(fā)同學們何為青年的責任和擔當,。最后,,運用身邊的榜樣我院學子曾璐鋒、肖曾官,、溫贛州,、楊志榮的事跡讓同學們意識到平凡的青春也可以彰顯出選擇的力量。
12月19日,由園林與建筑學院楊怡主講,,陳莉,、陸朝杰,、周嬌妮、李嘉鵬等五人為參賽團隊的微團課《青春恰時來,,奮斗正少年》參加了在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舉行的“微團課”大賽高校青年教師組決賽,。比賽中,主講人楊怡以青年為主線,,分別從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覺醒在于青年和時代的創(chuàng)造源于青年講述了不同時期青年的擔當作為。從早期共產黨員陳延年,、陳喬年兩位革命烈士犧牲的故事到一群年輕人從祖國大江南北相繼來到氣候條件惡劣的塞北高原,,扛起植樹造林、修復生態(tài)的歷史重任,,再到時代楷模王紅旭和科研戰(zhàn)疫單思思,,種種值得學習的榜樣事例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進步,,印刻著青年的足跡,,一個國家的未來,寄望于青春的力量,,螢螢之光,,可照曠野,。
學院團委在今年9月就開始發(fā)動組織師生參加江西省學校共青團“微團課”大賽,,堅持校、院,、班三級聯(lián)動的舉措,,不斷擴大“微團課”大賽覆蓋面和影響力,將其打造成為所有團員青年自我鍛煉,、自我成長的平臺,,促進學院青年師生逐步形成“上好團課并不難”的共識,逐步推進團員青年集中聽團課,、接受黨團教育常態(tài)化,。
作者:團委歐陽劍、學生記者戴麗婷 編輯:張雯 簽發(fā):李桂生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